初识五倍子,很容易认为其为盐肤木树的“果实”,只是形状有些奇怪。事实上,肉眼所见的五倍子并不是生物学的果实器官,而是五倍子蚜虫与其寄主盐肤木的共生体,学名虫瘿,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盐肤木树与蚜虫互作过程中产生的植物“肿瘤”,只不过是良性的。

五倍子的分类
根据树和蚜虫共生体系的不同,生产和医药用途的五倍子主要有三类:盐肤木和其对应的倍蚜属或圆角倍蚜属的角倍蚜虫所产生的角倍,其虫瘿具有明显的棱角;由青麸杨或红麸杨树与铁倍蚜虫共生形成的肚倍,因形似圆鼓鼓的肚子而得名;由盐肤木、红麸杨、青麸杨等与铁倍花蚜虫形成的倍花,形似珊瑚。

五倍子的奇特生活史
五倍子的形成依赖于蚜虫与两个寄主周年循环。当春天来临时,有翅蚜虫从冬寄主苔藓迁飞到夏寄主盐肤木、青麸杨或红麸杨树上,并通过短暂的雌雄交配形成干母,干母在树叶等部位形成虫瘿,并以孤雌蚜的形式指数级繁殖。当秋季五倍子成熟开裂时,大量蚜虫又迁飞到冬寄主苔藓(主要为提灯藓类)越冬,完成整个生活上循环。

五倍子的医药价值
中药五倍子具有敛肺降火,涩肠止泻,敛汗,止血,收湿敛疮之功效。常用于肺虚久咳,肺热痰嗽,久泻久痢,自汗盗汗,消渴,便血痔血,外伤出血,痈肿疮毒,皮肤湿烂。现代研究表明五倍子富含鞣质类物质,具有收敛、抗菌、杀精子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相关内容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