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字生活

数字科技有益生活

色彩科学之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

每天会碰到大量颜色相关的任务,如拍摄了一张构图不错但色彩有点问题的照片需要调一下色,发表一篇文章配图需要更加的美化一下,久而久之色彩科学也成为科研任务完成和成果展现的重要内容。在调色或优化配图之前,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。

色彩是怎么来的,可能是一个哲学问题,世界上本没有色彩,只有人眼对光线的反应,有了光才有色。不同的色彩与色彩之间具有有规律的组成方式,可以相互转换,因而我们才能调色并匹配最优的色彩组成。

色彩的基本组成

最为熟悉的色彩组成就是我们常知的色彩三原色:红(R)绿(G)蓝(B),也就是所谓的RGB模式,这也是所有发光显示色彩的对象,三色重叠即为白色。与三原色对应的是三个互补色:青(C)品(M)黄(Y),也就是CMYK模式,是所有反光显示色彩的对象,三色重叠即成黑色。但在印刷业中,CMY颜料的完全重叠成不了真正的褐色,所以增加了完全黑色(K),所以是CMYK即印刷模式。

这些颜色的转换可以形成一个平面空间的色轮(色相环),如我们所熟知的赤、橙、黄、绿、青、蓝、紫。通过色轮我们可以知道,红色的相邻色为黄色和品红(洋红),绿色的相邻色为黄色和青色,蓝色的相邻色为青色和品红。

在立体空间,色彩组成则有三要素:色相(H)、饱和度(S)、明度(L),即照片后期调色常用的HSL模式。在确定了一定的色相之后,决定每种色彩的浓淡就是饱和度,或者纯度、鲜浊程度。决定色彩的亮度就是明度,明度最高色为白色,暗的极致变成黑色。

调色的基本原理

调色或者图片的颜色搭配,可以考虑几种基本的思路。首先可以使用单色搭配,即只用色相中的一种颜色作为主色调,色彩的变化由色相的明度和饱和度的改变进行,给人以简洁、条理清晰的感觉。如典型的黑白摄像能充分体现画面的层次分明和构图。

有时为了避免画面过多的颜色和使得色彩主体不突出,可以使用相似色搭配。以色相环上夹角60度为基础形成的三个相邻色称为相似色,同时搭配在一起会比较和谐。如红-红橙-橙等。相似色对比不强烈,会给人以平静、舒适的感觉。

当然,如果图片要突出强烈的对比度,则可以使用互补色搭配,如果蓝黄,红青,绿品。特别是在颜色饱和度很高的情况下,可以形成十分震撼的视觉效果,比如日落时的蓝色天空和橙色阳光。在两种互补色的基础上,增加与其中一种颜色相似的颜色,形成三种颜色,叫做分离补色搭配,也叫做分散互补色搭配。

冷暖搭配与互补色相似,但没有那么强烈的对比,也是较常用的一种调色搭配方式。在色环中,黄色、黄橙色、橙色、红橙色、红色叫做暖色;绿色、青色、蓝色、蓝紫色、紫色叫做冷色。黄绿和紫红属于中性,成为冷暖色的分界。

理解色彩包含的情绪

不同的颜色,会反应人们感知对应的情绪或者不同的场景所应该表达的氛围感,因而调色的目标应该是最终是情绪的表达。例如,红色通常相关热烈、喜庆、爱情;橙色代表温暖、活力;黄色与太阳相关,与危险的感觉有关;绿色代表希望、生命、环保自然;蓝色代表科技、理性、干净、清凉;紫色表达高贵、奢侈、浪漫、神秘等;白色代表高雅、圣洁;黑色通常与死亡有关。

参考文献:

  1. 调色必学理论之色彩基本原理篇
  2. 如何透彻理解摄影后期调色?从基本原理到操作实例详解
  3. 颜色的冷暖色性:设计师一定要知道的颜色知识
  4. Carbonfarm.us-Color
所有摄影照片和视频归本站版权所有,其他内容遵循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BY-NC-SA 4.0

暂无评论